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乡村振兴>>正文

仲恺生江特派员科技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13  发布人:农生学院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按照《广东省科技支撑“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方案(试行)》《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科技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6)》《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落实“百千万工程”开展新一轮农村科技特派员重点派驻任务(2024-2026年)选派管理工作》等文件要求,2025年7月3日至4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副院长徐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刘汉波和王傅老师组成的生江科技特派员团队,再次奔赴云浮市罗定市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成果展示、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实地调研察实情,守护生态促发展

7月3日下午,科技特派员团队首先来到金银河水库。作为罗定城区及周边乡镇群众的主要饮用水源,金银河水库的生态保护至关重要,这也为生江镇等周边区域的农业发展划定了生态红线。团队成员沿着水库周边细致考察生态环境,结合生江镇作为水源保护区的特点,进一步梳理当地在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

徐彪表示,金银河水库的优质生态资源是罗定农业的宝贵财富,科技特派员团队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在保护好水源的前提下,针对性地开展三项工作:其一,联合学院资源环境专业技术团队,制定水源保护区绿色农业发展技术规范,明确种植品种选择、投入品使用等关键环节;其二,引入物联网监测设备,在水库周边布设土壤和水质监测点,实时追踪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三,筛选推广耐贫瘠、低污染的优质农作物品种,探索“稻渔共生”“林下种植”等生态种养模式,真正让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二、成果路演展风采,精准对接促转化

7月4日上午,2025年云浮市第四场(农业产业专场)精准对接湾区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活动如期举行。科技特派员团队携罗定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成果精彩亮相,全面展示了在生江镇等地开展科技帮扶以来,当地在果蔬种植、特色农旅等领域取得的成效。

在路演现场,刘汉波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介绍了团队如何依托当地果蔬与农产品资源,策划“生生不息,生江如画”系列宣传活动,以“风光篇、丰产篇、佳肴篇、赋能篇”四大维度强化生江品牌辨识度的实践经验。王傅重点展示了团队在推动农业技术革新方面的成果,包括引进辣椒、花生等优质品种,开展蔬菜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指导等内容。

徐彪则从宏观视角出发,系统阐述了团队在生江镇实施科技帮扶的整体思路与长效规划。他指出,生江镇的农业发展必须牢牢锚定生态赋能、科技提质和品牌增效三个要素,我们团队将依托路演搭建的合作平台,联合湾区农业龙头企业共建生江生态农产品溯源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从种植到采收的全流程数据,让每一份送达消费者手中的农产品都可追溯其生态种植过程,以此进一步提升生江品牌的市场信任度和竞争力。

三、技术指导到田间,破解难题助增收

生江镇碗窑村有着大面积的荔枝种植园,今年气候适宜,荔枝迎来了大丰产。可丰产的喜悦还没持续多久,滞销的难题就摆在了农户面前,看着枝头饱满的荔枝无法及时卖出,不少农户心急如焚。

7月4日下午,在罗定市科学技术局业务股区正平股长、科技局工会主席叶杰陪同下,科技特派员团队邀请人工智能学院刘双印院长一行到生江镇碗窑村农户果园进行现场调研和指导。果园内,专家团队细查看了荔枝的品相、成熟度,向农户详细询问了今年的产量、目前的销售渠道和滞销的具体情况。刘双印表示,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帮助村里建立线上销售体系,培训农户们使用电商平台,让碗窑村的荔枝借助网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特派员团队从市场角度出发,为种植户分析了荔枝菌的市场前景和销售渠道;结合食用菌轻简化种植技术,建议在荔枝林下套种食用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工收益,为种植户提供了具体的种植技术和管理建议。同时,团队与农户将建立即时咨询、精准解答与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服务闭环,持续跟踪农户荔枝销售及林下食用菌发展情况,多措并举助力农户解决生产到销售难题,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