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建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学生党建>>正文

农业科学学生党支部赴中山纪念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5-06-25  发布人:农生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驱的光辉事迹,增强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2025年6月22日,农业与生物学院农业科学学生党支部前往中山纪念堂开展“铭记革命先辈志,奋进农科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支部书记邝健睿、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参加活动。

理论铸魂:深悟规划伟力

活动伊始,党支部在中山纪念堂内开展第一议题学习。全体成员认真研读了《求是》杂志6月16日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深入学习与热烈讨论,同志们深刻领会到规划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作为农科相关专业的学生,应如何发挥专业优势,为农业领域的长远规划贡献力量。

鉴往知来:探寻革命初心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中山纪念堂。这座宏伟的建筑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见证了中国近代革命的风云变幻。讲解员生动地讲述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革命理念以及他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从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提出到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从他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到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每一段历史记载、每一件实物展品都生动再现了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和“天下为公”的崇高理想。

图片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交流。同志们在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饱含故事的文物前驻足凝视,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当了解到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对农业发展的规划和“民生主义”中关于解决农民问题的构想时,同学们深受触动。“孙中山先生早在百年前就强调‘农业为立国之本’,这与我们今天研究农业、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高度契合。”学生党员郑晓琳感慨道。

图片

重温誓词:坚定理想信念

在纪念堂前的广场上,全体党员庄严列队,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纪念堂上空,彰显了学生党员们对党的忠诚和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决心。图片

逐梦前行:续写青春华章

此次参观学习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和精神洗礼,更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时代责任。党支部书记邝健睿指出:“孙中山先生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为我们树立了精神标杆。作为新时代的农科学子和农业科学建设的后备力量,要立足专业,把科研创新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助力农业强国建设,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学习专业知识、投身农业实践的实际行动。

未来,农业科学学生党支部将继续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学生党员在学习与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学生活动心得精选

参观中山纪念堂时,我被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震撼,圆弧顶灵感源自拜占庭式,栏杆岩石进口自意大利。讲解员提到植树节定在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蕴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深意,让我感悟到事业建设需长期坚守。铜像中先生的拐杖象征文明礼仪,更提醒我们要以先辈为榜样,在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做有担当的党员。

——种科 231 王国豪

踏入纪念堂,孙中山先生“农业为立国之本”的理念让我触动。看到他关于农业发展的手稿,我深刻感受到农科学子的使命与先辈理想的契合。建筑穹顶的党徽与“天下为公”匾额,让我明白历史传承的意义 —— 我们既要缅怀先辈,更要将现代农技融入乡村振兴,以“学农、知农、为农”的担当,在先生的精神映照下踏实前行。

——产业 231 郑晓琳

在纪念堂前,支部书记邝老师带领我们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让我怀着敬畏之心走进展厅。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理想与革命历程令人动容。展厅里的历史文物让我意识到和平来之不易,作为党员,我会牢记先辈精神,踏实做事,用行动践行誓言。

——农学 231 和诗琪

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与《建国大纲》基座让我仿佛回到革命年代。纪念堂 71 米跨度无柱的建筑设计,展现了工匠智慧。通过文献资料,我看到先生面对挫折仍坚守理想的精神。作为新时代党员,我要学习他“天下为公”的胸怀,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以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迎接挑战。

——种科 231 张炜吉

“天下为公”的匾额与纪念堂的八角穹顶,是革命精神的象征。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呐喊让我深感震撼,他为民族解放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党的宗旨一脉相承。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将以史为鉴,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产业 231 张嘉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