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征程中,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中共党员陈青春副教授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落实省委“1310”具体安排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要求,聚焦仙城镇现代农业与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党建+科技+教育”三位一体帮扶模式,为和美仙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01
党建领航:锻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科技特派员团队积极组织开展党员干部理论学习,通过党建引领活动,着力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并将理论技术知识向实践转化,提高帮扶效能,积极为仙城镇人民服务。一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网络平台(微信群等)、现场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学习便捷水平和知识授予宽度。二是深化学习内容,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结合日常科技帮扶工作,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科技实践中,帮助解决仙城镇“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三是拓展汕头市现代农业产业的帮扶范围,特派员团队远赴濠江区、澄海区、潮南区、南澳县等区域,与陇田镇特派员团队、深澳镇、莲上镇、莲下镇特派员团队、汕头市远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澄海区楷农种子有限公司等单位沟通交流,从美丽乡村的设计、周年轮作规划、设施农业的发展、产品的冷藏保鲜、市场的拓展,到品牌的打造,一道为汕头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02
科技助农:激活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特派员团队持续引领科技生产力,为仙城镇现代农业的发展增砖添瓦。一是深入走进一线,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科技特派员团队积极与汕头市鑫雄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汕头市铂乐园种养有限公司等重点农业企业沟通交流,支持仙城镇在周年轮作规划、春耕备耕、撂荒耕地整治、复耕复种、病虫害防护等农业生产领域工作的开展,例如在2月中下旬,科技特派员团队与驻镇工作队一道赴红墩村委会和榕堂村委会,开展春耕下乡送种子、送技术活动,从生产环节(耕种管收)、管理方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到生产目标(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种植户提供了清晰的作物(水稻、玉米、甘薯、蔬菜、高粱)栽培思路。二是积极谋划部署,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科技特派员团队立足仙城镇特色山水资源,人文优势,积极支持双龙国防教育军事汕头实训基地的建设,就现代采摘园区的建设,科普教育的开展提供科技支持,为仙城镇和美乡村的建设增砖添瓦。三是立足产业园区,保障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在仙城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特派员团队紧盯时令季节,重点在春耕备耕、水土养护、病害害防护、采摘冷藏等时期,为企业、合作社、农户提供科技支持,着力提升水稻、玉米、甘薯等粮食作物的丰收指数,减少作物的损伤。同时积极支持仙城镇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如与洪枫蓝莓苗木基地负责人就蓝莓种植拓展进行讨论,鼓励其及时了解政策,更好的发挥乡贤返乡创业的效果,打造仙城蓝莓品牌。



03
科教融合:绘就乡村教育“发展同心圆”
科技特派员团队不断拓展帮扶范畴,为仙城镇教育事业的发展倾心聚力。一是持续开展“四点半”课堂,为孩子们插上科技的翅膀,从2021年第一批科技特派员团队入驻以来,到新一轮的开展工作,科技特派员团队和驻镇帮扶工作队,在每周四的下午四点半,为仙城镇的学生们开展课外知识培训,从作物种养知识的讲解,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不断开拓学生们视野,提升科技文化水平。二是支持仙城镇第一幼儿园开展课外活动,在驻镇帮扶工作队的协同下,一同打造“一幼农场”,团队参与“从田间到课堂”主题科普活动,王兴才博士以“儿童科普‘食-养’”为题,通过生动讲解引导幼儿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激发孩子们对农业科学的兴趣。三是谋划支持榕堂村美丽小学的建设,科技特派员团队邀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肖冰副教授,为榕堂村小学美丽校园的创建,提供智力支持,完成了校园的园林设计工作。




驻镇服务以来,团队协同驻镇工作队支持仙城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双龙国防教育军事汕头实训基地、汕头万雨食用菌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与深圳驻汕头支教队、驻镇工作队一道携手共进,支持神仙里村小学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助力“一幼农场”建设,持续打造提升“四点半”课堂;神仙里村、东浮山村荣获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称号;支持广东晨旺乳业有限公司荣获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汕头市鑫雄农业种植有限公司荣获区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陈青春表示,团队将持续深化“党建+科技+教育”帮扶模式,牢牢抓住先进生产力这个牛鼻子,以技促改,全力提升和美仙城的建设,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书写“仲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