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新闻>>图片新闻>>正文

我院举办“破除社交焦虑障碍,勇敢追求爱与被爱”心理健康主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5-09-09  发布人:农生学院

为帮助大学生缓解社交焦虑,帮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9月5日晚,农业与生物学院在白云校区D2小礼堂举办了一场以“破除社交焦虑障碍,勇敢追求爱与被爱”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讲座,活动特邀广州市心语者越秀服务站创始人、高级心理咨询师吴可洋老师主讲。学院辅导员邝健睿、心康部学生干部以及2023级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现场氛围热烈融洽。

讲座伊始,主持人率先带领全体学生开展 “小蜜蜂破冰游戏”。随着轻松的互动指令响起,同学们纷纷起身参与,在欢声笑语中迅速拉近彼此距离,现场氛围从起初的拘谨逐步转为活跃轻松,为后续讲座内容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基础。

讲座核心环节,吴可洋老师以“专业知识 + 现实案例”,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形象贴切的比喻,凭借丰富的咨询经验和真实的案例,将复杂的心理学知识拆解为多个实用模块,层层递进,为同学们带来一场深入浅出的心理课堂。整场讲座气氛热烈,互动频繁。

吴老师首先从性格分析入手,并结合《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特色详细介绍了DISC四色性格理论,包括决策型(Dominance)、社交型(Influence)、思考型(Compliance)和稳定性(Steadiness)四大性格类型,生动阐述了不同性格的特点——决策型性格果敢果断但需注意倾听;社交型性格热情外向却要避免冲动;思考型性格严谨细致可适当放宽标准;稳定性性格温和踏实需主动突破舒适区。她通过 “性格测试小互动”引导同学们精准定位自身性格特质,引导同学们通过性格分析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学会因人而异调整沟通方式,从而减少社交中的焦虑与摩擦。

针对异性交往中的认知误区,吴老师深入剖析了“男女性别差异”的科学原理。她从睾酮、雌激素等激素水平的差异,到大脑前额叶(负责理性决策)、边缘系统(负责情绪处理)的发育侧重不同,深入浅出地解析了男女在面对问题时“理性优先”与“情绪先行”、沟通中“注重结果”与“关注感受”的差异根源,帮助同学们跳出“性别对立”思维,以更包容的心态理解他人,为建立健康异性关系搭建认知桥梁。

“有效沟通是破除社交焦虑的关键。”在沟通技巧讲解环节,吴老师结合大学生常见的人际矛盾场景,提出“男女沟通三大建议”:一是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沟通需求;二是避免“冷战式沉默”,及时回应情绪信号;三是善用“积极反馈”,强化良性沟通循环。同时,她重点引入“一致性表达”原则,强调“说自己想表达的、做自己说过的”,避免“口是心非”或“言行不一”导致的误解。针对 “如何吵架”这一高频问题,吴老师更是给出健康解决范式:聚焦当下矛盾而非翻旧账、用“我感受”句式(如“我感到委屈”)代替指责性语言(如“你总是忽视我”)、争吵后24小时内复盘和解,引导同学们如何真诚、有效地表达情感与需求,化解矛盾冲突,提升沟通质量。

考虑到大学生对情感关系的探索需求,吴老师还结合自身咨询经验,分享了“追求小TIPS”:心态上摒弃“完美主义”,接受交往中的不完美;表达时真诚坦率,不刻意伪装人设;边界感上尊重对方意愿,不强迫、不纠缠,鼓励同学们在情感中保持真实与自我,勇敢追求健康且平等的爱情。

讲座尾声,吴可洋老师对核心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切良好关系始于自我接纳”。她鼓励同学们正视自身价值,既要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也要接纳不完美,在“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过程中建立内在自信,从而从容应对社交挑战、勇敢追求爱与被爱,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讲座内容太实用了!不仅帮我找到了社交焦虑的原因,还学会了调整方法。”“原来男女沟通差异有科学依据,以后和同学相处会更懂换位思考了。”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认为本次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校园生活,为破解社交困惑、应对情感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据悉,农业与生物学院后续将持续关注学子心理健康需求,围绕情绪管理、压力缓解、亲密关系等主题,推出心理沙龙、团体辅导、一对一咨询等多元化服务,全方位筑牢学子心理健康防线,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