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新闻>>通知公告>>正文

关于举办“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9-04  发布人:

各高等学校: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拓宽科学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生命科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和《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杂志共同倡议下,由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委员会设立了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竞赛分为科学探究类和创新创业类两个赛道,每年举办一届。现将“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2024 年 7 月 1 日,下发竞赛通知,开始网络报名。

2025 年 1 月 15 日,网络报名截止。

2025 年 1 月 31 日,研究综述和实验设计上传截止。

2025 年 3 月 31 日,报名费缴费、缴费凭证上传截止。

2025 年 5 月 31 日,实验记录、论文、查重报告、参赛承诺书上传截止。

2025 年 6 月—7 月,网络评审和省赛。

2025 年 7 月下旬,入围团队参加全国决赛。

截止时间均为当天 24 点。

二、竞赛规则

1.参赛条件: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本、专科生,参赛资格由所在学校确认,报名时须为在校生。

2.参赛团队:每支参赛团队由 1-2 名指导老师和不超过 5 名学生组成,每位老师当届指导的参赛团队数最多不能超过三支,且作为第一指导老师的最多二支。每位学生当届只可参加一支团队,在校期间可以参赛二次(不限排序),可以跨学校跨学院组队,团队信息只体现一所学校。

3.参赛内容围绕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问题,鼓励跨学科领域,开展自主性设计实验或野外调查工作,寻找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有效方法。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与生命科学领域有关的调查、监测、检验、检疫、诊断、分析、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各参赛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设计,开展实验研究或野外调查,记录实验或调查过程,获得实验或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形成作品,撰写论文。

4.学科分类:报名时根据参赛内容,选择参赛类别和研究方向,以方便分配评审专家。两个类别(科学研究类和野外实习类)分开评审。

5.自主原创:同类项目、模板式内容请勿重复参赛,强调学生自主选题和选题的原创性。已参赛过的实验内容不能重复参赛。

6.项目信息:团队编号按报名顺序统一编号,项目名称、团队学生和指导老师在2025年5月31日前可增减、调整,网络评审开始后不再修改。

7.项目时间:原则上要求参赛项目发生在当届竞赛时间内,实验材料(如植物)受季节性影响的项目,可按研究实际开展日期如实填写实验记录。

8.材料递交:研究综述和实验设计→实验记录→论文→论文查重报告→参赛承诺书。请按时提交研究综述和实验设计,否则无法继续提交后续材料。实验记录每天只能上传一份,摘要不超过 50 字,完整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等以 PDF文件通过附件上传。每支团队最多上传 30 次实验记录。实验记录附件模板、论文撰写模板、参赛承诺书请至竞赛官网(https://culsc.cn)“下载中心”获取。论文重复率不超过 20%。各项材料全部提交才能进入网络评审。请在 2025 年3 月 31 日前上传缴费凭证,否则影响后续材料上传。

9.信息规避:研究综述、实验设计、实验记录和论文上传前都有信息泄露提醒框。网络评审时若发现存在信息泄露,该项目总分做零分处理。

10.网络评审:系统根据项目研究方向匹配 5 位网络评审专家,网络评审成绩为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如果 3 个有效分值相差超过 10 分,将安排第6 位专家评审,重新计算平均分。

11.省赛要求:省赛决赛中网络评审成绩占 50%。原则上同一二级学院被推荐为国赛决赛的团队数不超过所在省(市、自治区)总推荐团队数的 15%。

12.决赛团队:各省(市、自治区)根据网络评审成绩组织省级决赛,没有省赛的地区可根据网络评审成绩排名推荐参加本届决赛的项目,角逐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赛道一、二等奖。各省(市、自治区)进入决赛的团队数量为有效参赛团队数量的 6.5%。

13.奖项设置:一等奖 2.5%,二等奖 4%,三等奖 12%,优秀组织奖等单项奖。优秀指导老师奖将采取申报制度,具体要求和流程另行通知。

14.证书信息:网络评审开始后,项目名称、指导老师和队员信息不能更改,竞赛委员会将按网络评审时的团队信息颁发获奖证书。一个获奖团队发放两份纸质证书,电子证书请于竞赛官网下载。

15.监督机制:设监督委员会,并设立奖项公示、投诉和撤销制度。经查实竞赛项目作假的,将取消获奖资格并通报所在学校和省赛委员会。

16.反馈渠道:如果在竞赛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可通过邮箱或电话联系竞赛委员会秘书处。

三、网络评审标准

1.网评内容及标准

网络评审的总分为 100 分,包括立项报告 20 分、实验记录 50 分、论文 30分。网络评审专家在评分过程中参照以下要求执行。

(1)立项报告(20 分)

研究综述 (10 分):围绕参赛队课题内容,阐述相应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要求内容切题、信息正确、写作规范(不需要英文摘要,参考文献中的中文文献不需要翻译),字数3000-6000字(参考文献不计算在内),参考文献限一页。

实验设计 (10 分):应包括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实验方案、技术路线、研究进度及预期成果。要求实验设计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先进性。

(2)实验记录(50 分)

实验操作和过程要尊重事实,须认真严肃地在竞赛平台上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细节,上传实验过程和结果。所有图表结论等须有产生过程。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误或失败的,只要分析清楚,不影响得分。评审重在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评价,如实验自主性与工作量、实验技术、过程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的真实性和学生的收获等。

(3)论文(30 分)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形成论文,按照竞赛官方网站提供的论文模板撰写,包括中英文标题、中文摘要、正文图表,不需要英文摘要。论文内容要与实验记录符合。论文正文不超过 4 页,参考文献不超过 1 页。

2.扣分标准

(1)信息泄露总分零分处理:研究综述、实验设计、实验记录和论文中均不能出现学校名称、团队编号、学生及指导老师等相关信息,违反此规定,网络评审总分作零分处理。

(2)论文版面超出规定要扣分:正文不超过 4 页,包括中英文标题、中文摘要、正文和图表,参考文献不超过 1 页。网络评审时多 1 页总分扣 3 分,多 2 页总分扣 6 分,以此类推。

(3)实验记录未及时上传:实验记录上传时间和实际发生时间偏差大(受季节性影响的实验材料除外)的,根据偏差程度,总分扣 5-10 分。实验记录在截止日期前集中上传的,视具体情况,总分扣 5-10 分。

(4)论文内容与实验记录不符:根据不符程度,总分扣 5-20 分。

(5)结论没有形成过程:实验记录和论文中的图表结论等没有数据和形成过程的,视具体情况,总分扣 5-20 分。

四、报名缴费说明

本届竞赛决赛由烟台大学承办,竞赛委员会授权烟台大学委托烟台市营养学会代收参赛报名费。各校参赛团队请在2025年3月31日前按以下账号缴纳报名费 400元/队。报名费一经缴纳,不予退还。

账户名:烟台市营养学会

账 号:81601020301421006791

开户行:烟台银行奇山支行(联行号313456001609)

以学校/学院为单位进行缴费,汇款时请备注“××学校/××学院生命科学竞赛报名费”,团队单独缴费请备注“团队编号+生命科学竞赛报名费”。通过学校/学院统一缴费的团队可请学校管理员登录系统,统一勾选缴费状态并上传凭证。单独缴费的团队请于2025年3月31日前上传缴费凭证。缴费凭证可以是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转账截图,银行柜台转账回单照片。

报名费统一使用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开具发票请扫码填写信息,填写截止日期为2025年5月31日。缴费开票相关问题请优先邮件反馈(邮箱:YTUhuanyingnin2025@163.com)

如未解决可电话联系,联系人:李玉文(15201431328),陈玉洁(19554511710),刘明轩(17860396107)。

请各参赛团队详细阅读本说明并照此执行,竞赛委员会没有授权其他单位收费,谨防诈骗。

五、联系方式

1.竞赛委员会秘书处(科学探究类赛道):

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大学)

秘书长:吴 敏(wumin@zju.edu.cn)

联系人:霍颖异(huoyingyi@zju.edu.cn,0571- 88981839)

龚 莺(gy934@zju.edu.cn,0571-88206048)

2.决赛承办单位(科学探究类赛道):烟台大学

联系人:李玉文(liyw@ytu.edu.cn,15201431328)

赵振军(762460306@qq.com,13685351209)

甘 晶(ganjing@ytu.edu.cn,18853596400)

3.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官方网站

网址:https://culsc.cn(请于该网站“下载中心”获取竞赛系统操作手册、实验记录附件模板、论文模板和参赛承诺书)

联系人:马 晖(hui-m@foxmail.com,0571-88206048)

魏 炜(njletdz@163.com)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委员会

2024 年 7 月 1 日